二十四节气词语
共 691 条词语
-
牛马走旧时自谦之辞。谓像牛马般奔波劳碌。[查看详情]
-
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查看详情]
-
大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7月23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时候最热。英Great heat;[查看详情]
-
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查看详情]
-
碾转豫北地区方言指小麦青稞主产区农家人“尝新”的青物之一甘肃南部叫做“青麦嗦儿”。[查看详情]
-
夏至点黄道上最北的一点夏至这天太阳经过这个位置。[查看详情]
-
秋分点赤道平面和黄道的两个相交点的一个夏至以后太阳从北向南移动在秋分那一天通过这一点。[查看详情]
-
阴遁从夏至开始到大雪绳带为阴遁。[查看详情]
-
长日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郑玄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孔颖达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北周庾信《周圆丘歌》之八[查看详情]
-
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遥望拜祭。[查看详情]
-
庚日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查看详情]
-
三庚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三伏。[查看详情]
-
北郊城北郊区。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周制在北门外六里处汉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查看详情]
-
二分春分和秋分。分而为二。十分之二二成。犹言两份。[查看详情]
-
二至指冬至和夏至。[查看详情]
-
土炭土与炭。古代冬至和夏至悬于衡器的两端用以测阴阳之气。[查看详情]
-
日至指夏至或冬至。古人认为天行赤道(天球赤道)日行赤道南北,于夏至运行到极北之处于冬至运行到极南之处,故称日至。夏至日照最长,称长至;冬至日照最短称短至。天天来到。[查看详情]
-
养日指夏至。白昼最长,故称。养,通“羕”。[查看详情]
-
至日指夏至日。英Summer Sol-stice;指冬至日。例淳熙丙申至日。——宋姜夔《扬州慢》英Winter Sol-stice;[查看详情]
-
昼晷指白昼的时间。[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