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朗读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译文及注释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诗词《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描述了一幅山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行和佛教智慧的赞美。诗中的“中岩长老子”是指宋代道教宗派中的一位长老,此文是他送给罗汉松的作品。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处山间景致。作者停车于凌云山,虽然身处官府之中,却心向禅修,与佛教僧人的志趣相同。他已经使用了菩萨竹作为手杖,现在又来到罗汉松前。罗汉松树姿高雅洁净,叶子浓厚而不毛茸茸,枝干如铜柯般挺拔,绿叶依然青葱。

诗中提到了上下五百士和十八公,他们皆身着僧袍,仿佛坐在浮屠宫中。这里描绘了一幅佛教寺院的场景,上下高僧们聚集在一起,共同修行。最后一句勉励人们不要以为他们默默无言,实际上他们在说法,教化众生的声音穿透虚空。

整首诗以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佛教修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行和佛教智慧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和修行者的境界,以及佛教修行的精神内涵。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读音参考

zhōng yán zhǎng lǎo zi wén sòng luó hàn sōng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zhù chē líng yún shān, suī zài guān fǔ zhōng.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píng shēng zhe yōu chán, yì yǔ fāng páo tóng.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yǐ zhàng pú sà zhú, gèng lái luó hàn sōng.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tiān zī tè gāo jié, hòu yè fēi méng róng.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tóng kē jì yāo jiǎo, yù xiè réng qīng cōng.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shàng yǒu wǔ bǎi shì, xià xiào shí bā gōng.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jiē pī dū lí yī, rú zuò fú tú gōng.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wù wèi mò bù yǔ, shuō fǎ shēng mó kōng.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晁公溯诗文推荐

莫言地近嶲昆明,刺史题书笔不停。解道澄江净如练,空蒙山水是昭亭。

背郭深通一径遥,奔流坐看百川朝。飞来黄鹄陂已复,归去白鸥盟可要。益部官曹宁久处,津乡书札近相招。此生若有躬耕地,白首甘心老负樵。

日翻蠹简书斋里,往往编摹自汉朝。鸡距束毫来武信,马肝琢砚出高要。时因抚事歌成相,更复怀人作大招。知子山中富吟咏,纵横文力到孙樵。

脸上桃花春自开,眉边柳色日全回。遥知弄粉妆成晚,应待温郎玉镜台。

古者诸侯今牧守,衰迟难强岁相朝。惟须稚子理蓑笠,兼有老妻缝襋要。来岁定从田父去,飞书不待故人招。平生最爱津乡聚,江小可渔山可樵。

深深小合夜笼香,日上珠帘逗晓光。为唤蜀帷春睡起,翠盆添水试新妆。

浮云起层阴,空中薄为雾。檐端雨声寒,客子念迟暮。祝融如昨日,白帝已更御。寒声傍络纬,秋意入庭树。六龙疾其驱,岁月不吾与。妇子催授衣,荒城闻砧杵。

不见罘罳阙,于今已十春。素衣不忍弃,为有洛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