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朗读

即日南风清且微,北窗心静见天机。
林莺母子声相应,野蝶雌雄性共飞。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译文及注释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夏之交,风雨交替,环境的变化充盈着耳目所及之处,写下了十个小描写。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夏之交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自然景观和生物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通过表现风雨交替、鸟语虫鸣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和谐共生的美妙之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春夏之交的景象,通过描绘风雨、鸟鸣和蝶舞等自然现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诗中的“春夏之交”意味着季节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化和轮回。风雨的交替象征着生活中的喜悦和困难,而鸟儿和蝴蝶的活动则象征着生命的律动和相互呼应。

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生动而具体,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林中的鸟儿和它们的子女相互呼应,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野外的蝴蝶雌雄相伴飞舞,折射出生命的繁衍和爱情的美好。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细微之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诗人通过触动耳目之间的景物,将读者带入一个恢弘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能够在浩瀚的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读音参考

chūn xià zhī jiāo fēng yǔ mí jiān ěr mù suǒ chù jí shì shí jué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

jí rì nán fēng qīng qiě wēi, běi chuāng xīn jìng jiàn tiān jī.
即日南风清且微,北窗心静见天机。
lín yīng mǔ zǐ shēng xiāng yìng, yě dié cí xióng xìng gòng fēi.
林莺母子声相应,野蝶雌雄性共飞。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诗文推荐

流水小桥,茅屋竹窗,纸帐蒲团。把坎宫闭了,虎龙吟啸,离宫锁定,日月回环。万点星飞,两轮电转,五色圆光天样宽。□奇处,渐冥冥杳杳,有个鸦翻。当时筑著机关...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在盛,玉斧亦何为。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

渔翁家住寒潭上。晓霜晚日时相向。三尺白鱼长。一双摇玉光。前朝来献状。果慰携壶望。水月正商量。小桥梅欲香。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如今老疾蹒跚...

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海心岳顶寺门前。我欲收成一片。为向此公传语,却教老子随缘。龙盘虎踞负青天。岂若吾身亲见。

青女催人两鬓霜。自篘白酒作重阳。方壶老子莫凄凉。天地两三胡蝶梦,古今多少菊花香。只将破帽送秋光。

白日青天蘸水开。落花江上玉鞭回。东君擎出牡丹来。独占洛阳春气足,遂中天下作花魁。相知深处举离杯。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钓忆前贤。春风秋月闲来往,只付时人一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