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雁

咏雁朗读

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
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
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咏雁译文及注释

《咏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蕃。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咏雁》译文:
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
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
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咏雁为主题,通过描绘雁鸟的飞翔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迁徙的思考。

首句“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暗含着雁鸟离开关塞、飞越江湖的景象。关塞是古代边塞的象征,而江湖则代表着广阔的世界。雁鸟选择离开关塞和江湖,暗示了它们追求自由的本性。

接下来的两句“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表达了岁月的变迁与雁鸟的命运的反差。燕是指雁的一种,它们本应常在一起,但岁月的流转常常使它们分离。雁鸟的飞鸣是为了呼唤同伴,它们每当等候的时候都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描绘了雁鸟在湖泊中觅食的情景。菰蒲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雁鸟吃了菰蒲会感到满足和快乐。然而,矰缴(指箭矢)和须虞(指捕捉)的存在却让它们时刻感到危险,不能完全放松。

最后两句“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描绘了雁鸟高飞的景象。雁鸟高举翅膀,翱翔于天空,形成一道美丽的飞行队形。它们既不会乱下,也不会相互撞击,展现出高超的飞行技巧和默契。

整首诗以雁鸟为象征,通过描绘雁鸟的行为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迁徙的思考。雁鸟在自由迁徙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扰和危险,却依然保持着高飞的姿态,展现出坚韧和勇敢的品质。这种意境寄托了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种种挑战的应对态度。

咏雁读音参考

yǒng yàn
咏雁

hú wéi qù guān sài, hé shì luò jiāng hú.
胡为去关塞,何事落江湖。
suì yuè cháng wéi yàn, fēi míng měi hòu nú.
岁月常违燕,飞鸣每候奴。
gū pú suī zú lè, zēng jiǎo jué xū yú.
菰蒲虽足乐,矰缴绝须虞。
jiǎo jiǎo qí gāo jǔ, fēn fēn mò xià jù.
矫矫其高举,纷纷莫下俱。

赵蕃诗文推荐

秋日胜春句匪夸,信春无赖觉秋佳。睡余对客霏谈屑,茶罢卷书揩眼花。寂历斜阳檐影断,萧疏黄叶雀声哗。家贫尊酒虽无旧,多谢邻翁许屡赊。

晚山能紫复能青,远岭犹分近已冥。好语忽然生眼底,遽将摹写已无形。

平岸朝阳已映光,高林宿霭尚深藏。客中亟起繇何事,要趁侵晨数刻凉。

露冷初疑是晓霜,风高已觉爱朝阳。莫云节变能如此,直念吾衰不复强。

刻木如瓶粉渍之,挂林聊当酒家旗。我当物色登临处,亦复因之为解颐。

鸥如玉洁鹭霜明,閒意相看了不惊。乃不悟予非慕者,决然飞背晚烟轻。

晓山能浅复能深,浅似朝晴深似阴。山色岂知朝暮改,行人自费短长吟。

湘神知我爱湘中,故遣舟迟匪厄穷。可笑儿曹不解事,故云常值打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