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朗读

通地通天只个中,千岐虽别大都同。
两家偶尔流传盛,一贯临之内外融。
欲境扫开心在我,浮云散尽月当空。
感而通者从来话,不感须知自有通。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译文及注释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是宋代楼钥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通达天地为主题,表达了纷繁复杂的事物虽然有千差万别,但它们归根结底是相通的。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
曾无逸郎中,指的是一个姓曾的逸才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这是他在社交场合中以笔名"燕居"所作的一首续前人之诗,按照原来的韵脚进行创作。

通地通天只个中,千岐虽别大都同。
诗的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通达天地的思想。诗人认为尽管世界万象各有差异,但它们最终都归于一体,共同存在于宇宙之中。

两家偶尔流传盛,一贯临之内外融。
诗人接着描绘了两个家族的文化传承,虽然它们偶尔展现出辉煌的一面,但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连贯的传统。

欲境扫开心在我,浮云散尽月当空。
诗人表达了自己清心寡欲的态度,将境遇的变迁视为无关紧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浮云散尽后,明亮的月亮仍然高悬于天空。

感而通者从来话,不感须知自有通。
诗人强调了通过感悟而通达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只有敏感而富有感悟力的人才能理解这一点,而不敏感的人则需要认识到通达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一种通达天地、理解事物本质的思想。诗人通过描绘不同事物的共通之处,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感悟力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世界。整首诗意深远,引人深思。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读音参考

céng wú yì láng zhōng míng yàn jū yuē hé sān xù shè yǒu shī cì yùn
曾无逸郎中名燕居曰和三续社有诗次韵

tōng dì tōng tiān zhǐ gè zhōng, qiān qí suī bié dà dū tóng.
通地通天只个中,千岐虽别大都同。
liǎng jiā ǒu ěr liú chuán shèng, yī guàn lín zhī nèi wài róng.
两家偶尔流传盛,一贯临之内外融。
yù jìng sǎo kāi xīn zài wǒ, fú yún sàn jìn yuè dāng kōng.
欲境扫开心在我,浮云散尽月当空。
gǎn ér tōng zhě cóng lái huà, bù gǎn xū zhī zì yǒu tōng.
感而通者从来话,不感须知自有通。

楼钥诗文推荐

岁晚红英绕冻柯,玉人无那醉颜酡。广平赋就如逢妆,铁石心肠可柰何。

吾皇尽孝,宗庙务崇尊。巨典备弥文。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祔神孙。追思九闰整乾坤。环宇慕洪恩。从今密迩高宗室,千载事如存。

壮志摧颓貌亦衰,岂知官舍傍岩隈。此身不是京尘里,饭了沿山看腊梅。

为君手种向南堂,误认昌州移海棠。元是玉妃生酒晕,帐中仍带返魂香。

人閒丹桂亦微黄,未见红葩解有香。惟喜此花兼众美,麝脐薰彻绛纱囊。

雨外山光淡,烟中草色鲜。断桥依古岸,流水自斜川。紫椹余桑表,青藤绕树颠。人情兼物态,只合付天然。

行尽穷边岁亦殚,倚门应是念衣单。宁知今日幕南地,不似去年江上寒。乘马惟欣日可爱,逢人长说雪初乾。三衾四襖半无用,何必重歌行路难。

初移湘水一枝春,賸馥还欣为我分。梦入山房三十树,何时醉倒看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