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

触目朗读

溪响饥鱼食,川明柱影斜。
惊禽穿密竹,噪鹊立浮查。
谷暗山藏雨,林喧雀啅蛇。
乡闾等行路,何向更为家。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藏雨乡闾行路
相关诗文:

触目译文及注释

《触目》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图景和生动的动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首先描述了溪水的声音,描绘了它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描述饥饿的鱼儿在溪水中觅食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川流中的柱影斜斜,展示了川水明亮的景象。

然后,诗人描绘了一幅惊鸟穿越茂密竹林的画面,烘托出竹林的幽静和鸟儿的灵动。噪鹊立在空中似乎在寻找什么,增添了一丝喧嚣和活力。

接下来,诗人用谷暗山藏雨来形容山谷的阴暗和雨水的收藏,用林喧雀啅蛇来描绘树林中鸟鸣和蛇的嘶咬声,给人以生动的景象。

最后两句"乡闾等行路,何向更为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乡闾指的是乡村的道路,诗人问道:在这样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无论何处行走,何方才能称作家乡呢?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线,通过细腻的形象描写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乡之情。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能够体味到陈师道独特的写景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

触目读音参考

chù mù
触目

xī xiǎng jī yú shí, chuān míng zhù yǐng xié.
溪响饥鱼食,川明柱影斜。
jīng qín chuān mì zhú, zào què lì fú chá.
惊禽穿密竹,噪鹊立浮查。
gǔ àn shān cáng yǔ, lín xuān què zhuó shé.
谷暗山藏雨,林喧雀啅蛇。
xiāng lǘ děng xíng lù, hé xiàng gèng wéi jiā.
乡闾等行路,何向更为家。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诗文推荐

髻钗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动眉山远。一曲杜韦娘。当年枉断肠。佳期如好月。拟满还须缺。别易见应难。长须仔细看。

重重叠叠。娜娜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东风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官样初黄过闰九。鲜妍时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阑。香罗堆叶密,芳意著心单。过与後房歌舞手,轻盈喜色生颜。堕钗拥髻与垂鬟。欲知谁称面,遍插一枝看。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起坐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

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谁知檀萼香须里,已有调羹一点酸。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