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回途中二绝

西征回途中二绝朗读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官军攀折行人
相关诗文: 西

西征回途中二绝译文及注释

《西征回途中二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州城下千株柳,
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
将何攀折赠行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征回途中所见所感。诗中出现的灵州城下的柳树被官军砍伐做柴火,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而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将来回到故乡的渴望,并思考了自己将如何面对和送别离开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哀叹和对归乡的期盼之情。通过灵州城下千株柳被官军砍伐的形象描写,诗人深刻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破坏。柳树作为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被用来代表人民的生活和幸福,这里被砍伐成柴火,象征着悲痛和无助。

诗的结尾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和归乡的希望。他不仅思考着自己回到玉关的路途,还思考着将如何面对和送别行人。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迷茫,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和深思熟虑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苦感受和对归乡的渴望之情。这种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义。

西征回途中二绝读音参考

xī zhēng huí tú zhōng èr jué
西征回途中二绝

líng zhōu chéng xià qiān zhū liǔ, zǒng bèi guān jūn zhuó zuò xīn.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tā rì yù guān guī qù lù, jiāng hé pān zhé zèng xíng rén.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诗文推荐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绿梢红萼虽能画,素艳清香不易吟。乱土无人逢驿使,江城有笛任君吹。

冶谷鸦仍乱,空同日欲曛。关河围绝壁,鼓角壮中军。自纳和戎策,还停草檄文。征西好规矩,后世见忠勤。

江皋萤火故煇煇,仍解穿帘夜点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客舍无前后,分明似一舟。瓶罂生计小,儿女长年忧。糊口身将老,谋归岁聿周。布衣今复敝,莫问黑貂裘。

忆昔曾游处,俄经二十年。重来人不识,独想事依然。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如何骑骏马,徼倖学开边。

爱静无由静,思归不得归。干时虚碌碌,怀往迥依依。菊酒还吹帽,玄霜未授衣。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

节物推移速,登临感慨多。寒云飞陇首,残叶下朝那。代北惭归马,洮西尚凯歌。惟怜鏖战骨,寂寞掩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