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书鱼

蠹书鱼朗读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
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
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下载这首诗
(1)
相关诗文:

蠹书鱼译文及注释

《蠹书鱼》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形状类似鱼,它的内心热爱蠹书。
常常居住在箱笥里,从未出现在江湖之上。
它的危害千般多,言论能毁灭一切。
每年夏天来临时,无论左右日光如何,它依旧存在。

诗意:
《蠹书鱼》以形状类似鱼的书蠹为象征,抒发了对书籍的珍视和对言论力量的思考。诗中的蠹书鱼被描绘为一种隐秘而有害的存在,它居住在箱笥里,默默侵蚀着书籍的内容,可以毁灭文字的力量。尽管它的危害无处不在,但它却难以被察觉和消灭。诗中的夏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蠹书鱼却在夏天之后依旧存在,意味着文字的力量是无法被消灭的。

赏析:
《蠹书鱼》通过寓言的手法,表达了对书籍和言论力量的思考和珍视。诗中的蠹书鱼象征着那些偏激、有害的言论和观点,它们悄无声息地侵蚀和破坏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诗人通过将蠹书鱼比作形状类似鱼的生物,将其与书籍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书籍的珍贵和言论的重要性。

诗人在诗中提到蠹书鱼居住在箱笥里,这种描写意味着书籍需要被珍视和保护,同时也暗示了蠹书鱼的隐秘和危险性。诗中还提到蠹书鱼的危害多种多样,言论能毁灭一切,这是对言论力量的警示,提醒人们要审慎选择和运用自己的言辞和观点。

诗中的夏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而蠹书鱼依旧存在,说明文字的力量是持久而不可摧毁的。这也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肯定,无论经历怎样的变迁,文字和言论的力量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蠹书鱼》这首诗词通过对蠹书鱼的描绘和象征,表达了对书籍和言论力量的思考和珍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言论的影响力和选择适当的观点。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展示了邵雍对文化和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蠹书鱼读音参考

dù shū yú
蠹书鱼

xíng zhuàng lèi yú yú, qí xīn hǎo dù shū.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
jū cháng yóu qiè sì, wèi shǐ zài jiāng hú.
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wéi hài qiān bān yǒu, yán pēng yī wù wú.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
nián nián dāng shèng xià, zuǒ rì yòu shā liǎo què rú chū.
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邵雍诗文推荐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

轮蹄交错未尝停,去若相追来若争。料得中心无别事,苟非干利即干名。

溪边闲坐眼慵开,波射长堤势欲摧。多少水禽文彩好,几番飞去又飞来。

忙忙负乘两何殊,往复由来出此途。争似不才闲处坐,平时云水绕衣裾。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不似世人忙里老,生平未始得开颜。

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吾耻不为知害性,等闲轻动望鱼心。

自古别都多隙地,参天乔木乱昏鸦。荒垣壤堵人耕处,半是前朝卿相家。

去年桥上凭栏人,今岁桥边骑马身。桥上桥边不知数,於今但记十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