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朗读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译文及注释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明亮的波浪映照着成千上万的垂柳,
蓝色的房屋朝向万紫千红的荷花。
物事的更新让人感受到节令的变迁,
心意定定地感受到世界的美景。
游弋的鱼儿聚集在亭子的倒影中,
镜面上微小的涡旋四散开来。
江湖的景色不在遥远,
只需一片雨衣便可抵达。
突然看到带着箭的鸟儿,心生三叹,无可奈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诗人通过对明亮的波浪、垂柳和蓝色房屋、万紫千红的荷花的描绘,表现了夏天的生机盎然和美丽的景色。同时,诗人通过物事的更新和感受节令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敏感和赞叹之情。

诗中提到的"游鱼聚亭影"和"镜面散微涡",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水面上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和涟漪的美丽,给诗中的景象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表达了诗人对江湖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依赖。"江湖"在此指的是辽阔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人认为只需一片雨衣(蓑衣),即可与江湖相伴,传达了对自然简朴生活的渴望。

最后,诗人突然提到"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展示了诗人对身边环境的关注和反思。这句话暗示了人们面临的困境和无奈之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或个人遭遇的一种思考和抒发。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首诗将人与自然相融合,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通过用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出细腻而美丽的景象,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读音参考

xià zhì rì yǔ tài xué tóng shě huì bǎo zhēn èr shǒu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míng bō yǐng qiān liǔ, gàn wū cháo wàn hé.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wù xīn gǎn jié yí, yì dìng jué jǐng duō.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yóu yú jù tíng yǐng, jìng miàn sàn wēi wō.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jiāng hú qǐ zài yuǎn, suǒ qiàn yǔ yī suō.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hū kàn dài jiàn qín, sān tàn wú nài hé.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诗文推荐

听雨披夜襟,冲雨踏晨鼓。万珠络笋舆,诗中有新语。老龙经秋卧,岁暮始一举。成功亦何迟,光采变蔬圃。道边闻井溢,可笑遽如许。旧山百尺泉,不知旱与雨。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卧看孤鹤驾天风。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谪仙已去与谁同。

云物澹清晓,无风溪自闲。柴门对急雨,壮观满空山。春发苍茫内,鸟鸣篁竹间。儿童笑老子,衣湿不知还。

云起谷全暗,雨时山复明。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远树鸟群集,高原人独耕。老夫逃世日,坚坐听阴晴。

霏霏三日雨,蔼蔼一园青。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