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一首

南唐一首朗读

建隆事得之遗老,畴昔曾参野史看。
后阁夜犹歌玉树,陈桥日已涌金盘。
可怜李主归朝晚,专靠江神立国难。
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南唐一首译文及注释

《南唐一首》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建隆时事得之遗老,
曾经参阅野史看。
后阁夜晚依然歌唱玉树,
陈桥上阳光已经涌动金盘。
可怜李主归朝已晚,
只能依靠江神立国难。
谁能预言齐兵千万将至,
一身忧虑无法平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唐末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建隆指的是南唐时期的一个年号,"事得之遗老"意味着作者是从老人那里听到了当时的政治动态。"野史"指的是非正式的历史记载,作者曾经参阅这些记录来了解过去的事情。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些景象。"后阁夜犹歌玉树"意味着在夜晚,后宫的妃嫔们依然歌唱、欢乐,而"陈桥日已涌金盘"则描述了陈桥上阳光照耀下的繁华景象,金盘指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建筑。

然而,诗词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南唐政权的担忧和忧虑。"李主"指的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归朝晚"表示他回到朝廷已经晚了,"江神"代表江山,指的是南唐政权,"立国难"指的是建立国家的困难。诗人表示只能依靠江神来解决国家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一句"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表达了作者对外敌入侵的担忧,他感到自己无法安享太平。

赏析:
《南唐一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南唐政权末期的社会氛围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对那个时代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政局的忧虑与担心,同时也抒发了对江山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整首诗以短小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观察和对未来的忧虑,给人以深思和思考的空间。这首诗词既有历史记载的意味,又有对时代变迁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突显了他对江山的忠诚之情。

南唐一首读音参考

nán táng yī shǒu
南唐一首

jiàn lóng shì dé zhī yí lǎo, chóu xī zēng shēn yě shǐ kàn.
建隆事得之遗老,畴昔曾参野史看。
hòu gé yè yóu gē yù shù, chén qiáo rì yǐ yǒng jīn pán.
后阁夜犹歌玉树,陈桥日已涌金盘。
kě lián lǐ zhǔ guī cháo wǎn, zhuān kào jiāng shén lì guó nàn.
可怜李主归朝晚,专靠江神立国难。
shuí dào qí bīng dāng shí wàn, yī shēn wù niè bù néng ān.
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

刘克庄诗文推荐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古书随读已微茫,时事閒思欲发狂。愿保残年同绛老,不贪来世作缁郎。史饶西汉宁论晋,诗止黄初不及唐。海阔天高孤鹤远,寄声飞矢莫抽房。

和靖终身欠孟光,只留一鹤伴山房。唐人未识花高致,苦欲为渠聘海棠。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新诗有弟聊相属,前事无人与共谈。作饮中仙殊不恶,何须苦淡学瞿聃。

吴中见说亦枯焦,勺水如金汲路遥。但有清尘无洒道,不能破块止鸣条。

风于天地间,惟桂尤其雄。将由岩窍多,或是地形穹。不知起何处,但觉来无穷。浮埃晦白昼,奇响激半空。一怒动旬浃,小亦数日中。城堞凛欲压,况此半亩宫。尝闻古...

抱甕区区溉旱苗,忍饥终胜似操瓢。饮尧井水耕尧野,偶作樵歌亦誉尧。

且耕閒旷钓迷茫,风月佳时亦放狂。辟谷久从赤松子,对花几换紫微郎。王何变晋为东晋,郊岛催唐入季唐。此事故须商榷在,铁檠未可厌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