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朗读

分送香红惜折残,春阴醉起薄罗寒。
不如王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薄罗不如
相关诗文: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译文及注释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花间游戏的场景,以及对于美景和友情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那香红,可惜折残,
春日阴云,醉意渐起,薄罗裙寒。
与那王谢堂前的燕子相比,
曾经看到过它们新妆丽影,依偎栏杆。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花朵和友情的感慨和赞美之情。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被赋予了丰富的美好寓意。诗中的牡丹花以并蒂而开的形式出现,象征着美丽、和谐和友情的共融。

首句“送那香红,可惜折残”,表达了对花朵的遗憾和珍惜。花儿虽然美丽,但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像是被人摘下来一样,有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春日阴云,醉意渐起,薄罗裙寒”,通过描绘春天的氛围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春日的天空多云,氛围阴冷,与花的美景形成了对比。同时,作者也借酒浓情,表达出对美景的赞美和自己情感的激荡。

最后两句“与那王谢堂前的燕子相比,曾经看到过它们新妆丽影,依偎栏杆”,通过与王谢堂前的燕子作对比,突显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燕子是另一个常见的美好象征,它们优雅地在堂前飞舞,也让人称赞。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它们在美丽和魅力上不输于燕子。

整首诗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与其他元素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美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情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才华。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读音参考

wáng lì zhī yǐ xiǎo shī sòng bìng dì mǔ dān xì dá èr shǒu
王立之以小诗送并蒂牡丹戏答二首

fēn sòng xiāng hóng xī zhé cán, chūn yīn zuì qǐ báo luó hán.
分送香红惜折残,春阴醉起薄罗寒。
bù rú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 céng jiàn xīn zhuāng bìng yǐ lán.
不如王谢堂前燕,曾见新妆并倚栏。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诗文推荐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醒酲魂。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东山小妓携丝竹。家里乐天,村里谢安石。

岘南羁旅井,灞上猎归亭。日绕分鱼市,风回落雁汀。笔由诗客把,笛为故人听。但恐苏耽鹤,归时或姓丁。

道常无一物,学要反三隅。喜与嗔同本,嗔时喜自俱。心随物作宰,人谓我非夫。利用兼精义,还成到岸桴。

杨君清渭水,自流浊泾中。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男儿生世间,笔端吐白虹。何事与秋萤,争光蒲苇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