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十首·架水藤

杏溪十首·架水藤朗读

濛濛紫花藤,下复清溪水。
若遣随波流,不如风飘起。
风飘或近堤,随波千万里。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花藤波流如风飘起
相关诗文:

杏溪十首·架水藤译文及注释

《杏溪十首·架水藤》是唐代诗人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濛濛紫花藤,下复清溪水。
若遣随波流,不如风飘起。
风飘或近堤,随波千万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杏溪边上架满紫色花藤的景象。花藤从上方垂下,与清澈的溪水相接。如果让花藤随波漂流,与其如此,不如任由风吹拂而飘起。风吹动时,花藤可能会靠近堤岸,也可能随波漂流千万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诗中的紫花藤和清溪水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作者通过对花藤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风和波浪,象征着生活的变幻和不确定性。作者认为,与其束缚自己像花藤一样随波漂流,不如像风一样自由地飘荡。这展示了作者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风飘时可能会靠近堤岸,也可能随波漂流千万里。这种描述既有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传递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论是靠近堤岸还是漂流千万里,都是生命中不同的经历和选择。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追求和变化的思考。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并引发对自由与命运的思考。

杏溪十首·架水藤读音参考

xìng xī shí shǒu jià shuǐ téng
杏溪十首·架水藤

méng méng zǐ huā téng, xià fù qīng xī shuǐ.
濛濛紫花藤,下复清溪水。
ruò qiǎn suí bō liú, bù rú fēng piāo qǐ.
若遣随波流,不如风飘起。
fēng piāo huò jìn dī, suí bō qiān wàn lǐ.
风飘或近堤,随波千万里。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姚合诗文推荐

上国千余里,逢春且胜游。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

凶神扇其矢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风击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天府鹿鸣客,幽山秋未归。我知方甚爱,众说以为非。隔屋闻泉细,和云见鹤微。新诗此处得,清峭比应稀。

寂寞荒原下,南山只隔篱。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草色无穷处,虫声少尽时。朝昏鼓不到,闲卧益相宜。

千官晓立炉烟里,立近丹墀是起居。彩笔专书皇帝语,书成几卷太平书。

洛下攻诗客,相逢只是吟。夜觞欢稍静,寒屋坐多深。乌府偶为吏,沧江长在心。忆君难就寝,烛灭复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