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朗读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译文及注释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是宋代杨万里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七月十日大雨后的清晨景色,以及作者登上碧落堂观赏美景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七月十日的大雨过后,清晨霁晴,我登上碧落堂。
青天送走了云彩,整齐得像劳军归来。
颜行(指天色)显露出喜色,厮役(指云彩)争相追随。
晨曦映照着疏雨,宝灯穿过银丝。
我的面庞从未湿润,洒落的雨滴微不足道。
老夫勇敢地登上山峰,半山惊叹欲归。
仰望着奇妙的景象,倚靠着久久不愿离去。
谁说李成的画巧妙,这幅画在天下很罕见。
然而我登上碧落堂,四面天风吹拂。
葛衣忍受秋寒,前一天还是酷暑时。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雨过后的清晨景色,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幻。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碧落堂是一个高处,登上它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这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超然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青天送归云、宝灯贯银丝等,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杨万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读音参考

qī yuè shí rì dà yǔ xiǎo jì, dēng bì luò táng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qīng tiān sòng guī yún, zhěng rú láo hái shī.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yán xíng yǒu xǐ sè, sī yì zhēng bēn suí.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chén xī yìng shū yǔ, bǎo dēng guàn yín sī.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luò miàn hé zēng shī, sǎ kōng bù shèng wēi.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lǎo fū ruì dēng shān, bàn lǐng jīng yù guī.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yǎng shì dé qí guān, xǐ yǐ wèi jiǔ zhī.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shuí yán lǐ chéng qiǎo, cǐ huà tiān xià xī.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què dēng bì luò táng, sì miàn tiān fēng chuī.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gé zhì rěn qiū hán, qián xī kù shǔ shí.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杨万里诗文推荐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此酒本何物,秫先麴还随。饭秫秪醒眼,嚼麴无醉时。秫麴偶相逢,清泉媒妁之。不知独...

坐看胡孙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自笑终...

後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