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蓴姜法鱼糟蟹

寄蓴姜法鱼糟蟹朗读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後春蓴茁滑於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飣餖盘餐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为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蓴姜法鱼糟蟹译文及注释

诗词:《寄蓴姜法鱼糟蟹》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鲜鲫经年渍醽醁,
团脐紫蟹脂填腹。
後春蓴茁滑於酥,
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
飣餖盘餐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
方法相传为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
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
泽居备礼无麋鹿。

中文译文:

新鲜的鲫鱼长年浸泡在美酒之中,
紫色蟹黄填满了鲜美的腹腔。
春天后期,蓴菜茁壮嫩滑如酥,
早春的嫩姜芽肥硕胜过肉。

鸭蛋密密麻麻,何足道哉!
丰盛的饭食让人垂涎欲滴。
淮南的风俗用瓶和罂作器皿,
方法代代相传,用以保存美味。

鱼糟、蟹黄、蜃醢、笾豆,
山珍、溪美、毛味都有记录。
每每送往宴席,为了烹饪新鲜食材,
居住在泽地的人备好礼品,不缺麋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丰美的食材和美味佳肴,展现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味的追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鲜鲫鱼、紫色蟹黄、嫩蓴菜和姜芽等食材的美味和丰盛,令人垂涎欲滴。诗中提到的鱼糟、蟹黄、蜃醢等调料和山珍溪美也展示了当时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除了描绘食材和美食,诗中还涉及了淮南地区的风俗习惯,使用瓶和罂作为食器,并强调了方法的传承和保存美味的重要性。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重视和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

整首诗以饮食为主题,通过对食材和美味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风俗习惯。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秦观的才华和对美食的独特感悟。

寄蓴姜法鱼糟蟹读音参考

jì chún jiāng fǎ yú zāo xiè
寄蓴姜法鱼糟蟹

xiān jì jīng nián zì líng lù, tuán qí zǐ xiè zhī tián fù.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hòu chūn chún zhuó huá yú sū, xiān shè jiāng yá féi shèng ròu.
後春蓴茁滑於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fú luǎn lěi lěi hé zú dào, dìng dòu pán cān yì shí yù.
凫卵累累何足道,飣餖盘餐亦时欲。
huái nán fēng sú shì píng yīng, fāng fǎ xiāng chuán wèi zhǐ xù.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为旨蓄。
yú sù shèn hǎi jiàn biān dòu, shān sù xī máo lì méng lù.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zhé sòng xíng páo dāng jī xiān, zé jū bèi lǐ wú mí lù.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秦观诗文推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