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朗读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译文及注释

诗词:《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

中文译文:
回首望着燕赵之地,春天在两河之间生发。
广阔无边绵延万里,海的边际看不到山。
雨止之后青林湿润,烟雾散去绿野安宁。
询问故乡何处所在,眼睛望着白云回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冀北地区春天的美好向往和思念故乡的情感。诗人回首望着燕赵之地,看到春天正在两河之间绽放,景色万里无垠,但在远望海的地方却无法看到山的脚下。雨后,青林变得湿润,烟雾散去,绿野宁静恬静。诗人问询着故乡何处所在,目送着白云飘向远方。

赏析:
该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冀北地区春天的景色,并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回首览燕赵"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回首追忆的情感。"春生两河间"描述了春天在两河之间呈现出美好的景象。"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揭示了地势开阔,没有遮挡的远景,但却看不到山峦,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描绘了雨后青林湿润,烟袅袅,绿野宁静的景象。最后两句"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希望故乡一切安好。整首诗意境超前,节奏明快,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读音参考

jì běi chūn wàng yī zuò cuī yè shī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

huí shǒu lǎn yān zhào, chūn shēng liǎng hé jiān.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kuàng rán wàn lǐ yú, jì hǎi bú jiàn shān.
旷然万里馀,际海不见山。
yǔ xiē qīng lín rùn, yān kōng lǜ yě xián.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wèn xiāng hé chǔ suǒ, mù sòng bái yún hái.
问乡何处所,目送白云还。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崔湜诗文推荐

不分君恩断,新妆视镜中。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枕席临窗晓,帏屏向月空。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缘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结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为岳岂不贵,所悲涉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赠君双佩刀,日夕视来期。

御旗探紫箓,仙仗辟丹丘。捧药芝童下,焚香桂女留。鸾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臣朔真何幸,常陪汉武游。

怀戎前策备,降女旧因修。箫鼓辞家怨,旌旃出塞愁。尚孩中念切,方远御慈留。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不分君恩断,新妆视镜中。容华尚春日,娇爱已秋风。枕席临窗晓,帷屏向月空。年年后庭树,荣落在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