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朗读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
还従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西湖
诗文主题:心印前生手书凋疏
相关诗文: 西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译文及注释

诗词:《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我识南屏金鲫鱼,
重来拊槛散斋余。
还従旧社得心印,
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
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孟诸。

中文译文:
我认识南屏金鲫鱼,
重回来轻轻拍打栏杆,
再次从过去的社交圈子中找到心灵的印记,
仿佛省悟了前世寻觅手写之书。

菱荇相合的平静湖水已久被草花覆盖,
人们历经了丰收的岁月仍然凋零稀疏。
谁会怜惜寂寞的高级官员,
年老时回想起狂歌与孟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复游西湖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苏轼重回西湖的场景,他再次来到这里,轻轻拍打栏杆,散步在斋房的余地。这里提到的南屏金鲫鱼是指南屏山下的金鲫鱼池,苏轼对这里的景色非常熟悉。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他再次来到这里,与过去的社交圈子相聚,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印记。这里的"心印"可以理解为苏轼在这里找到了心灵共鸣和情感的触动,似乎领悟到了以往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省悟前生觅手书"表达了他渴望寻找前世的记忆、读懂生命的轨迹。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西湖的景色和人事的变迁。湖水被芦苇和水草覆盖,形成了芜漫的景象。人们经历了繁华的岁月,但依然无法抵挡岁月带来的凋零和稀疏。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忧虑。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寂寞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高常侍"指的是苏轼自己曾担任的官职,而"孟诸"则是指孟州,苏轼在孟州任职时的情景和友人。这里他感叹自己年老时的寂寞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狂歌"表达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往事的追忆。

整首诗以苏轼游览西湖的经历为脉络,通过对自然景色、人事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时抒发了对过去岁月和友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西湖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在诗意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读音参考

qù háng shí wǔ nián fù yóu xī hú yòng ōu yáng chá pàn yùn
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wǒ shí nán píng jīn jì yú, chóng lái fǔ kǎn sàn zhāi yú.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
hái cóng jiù shè dé xīn yìn, shì shěng qián shēng mì shǒu shū.
还従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fēng hé píng hú jiǔ wú màn, rén jīng fēng suì shàng diāo shū.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shuí lián jì mò gāo cháng shì, lǎo qù kuáng gē yì mèng zhū.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苏轼诗文推荐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