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朗读

艳杏红芳透粉肌。
沈香亭宴太真妃。
新晴庭馆燕来迟。
试抹么弦妆半掩,满斟绿醑袖交飞。
九重天上捧金卮。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浣溪沙
诗文主题:粉肌金卮
相关诗文: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译文及注释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是宋代文人曾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艳杏红芳透粉肌。
沈香亭宴太真妃。
新晴庭馆燕来迟。
试抹么弦妆半掩,满斟绿醑袖交飞。
九重天上捧金卮。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雅致的春日景象,以及宫廷中的宴会场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杏花的赞美,以及皇帝宴请宠妃太真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宴会中的繁忙和热闹氛围。诗中还涉及到了音乐和美酒,增添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形容杏花的艳丽和芬芳,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中提到的沈香亭是宴会的场所,太真妃则是皇帝的宠妃,显示了宴会的高规格和盛况。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新晴和燕子的迟到形容得如此生动,增添了一丝喜感和情趣。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宴会中的一幕:太真妃试着弹奏琵琶,妆容半掩,手中的酒杯和袖子交替飘动。这一描写既展现了宴会的热闹气氛,又凸显了太真妃的娇美和技艺。最后一句"九重天上捧金卮",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中的盛况和华丽。九重天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金卮是一种供酒器皿,这一描写表现了宴会的尊贵和庄重。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景和宴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繁华世界中的欢乐和美好。同时,诗中采用了细腻的语言和对比手法,使得诗意更加生动而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fèng zhào cì yùn zhāng chí zhōu shǎng xìng tīng pí pá
浣溪沙(奉诏次韵张池州赏杏听琵琶)

yàn xìng hóng fāng tòu fěn jī.
艳杏红芳透粉肌。
shěn xiāng tíng yàn tài zhēn fēi.
沈香亭宴太真妃。
xīn qíng tíng guǎn yàn lái chí.
新晴庭馆燕来迟。
shì mǒ me xián zhuāng bàn yǎn, mǎn zhēn lǜ xǔ xiù jiāo fēi.
试抹么弦妆半掩,满斟绿醑袖交飞。
jiǔ zhòng tiān shàng pěng jīn zhī.
九重天上捧金卮。

曾觌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

曾觌诗文推荐

每上春泥向晓乾。花间幽鸟舞姗姗。年华不管人将老,门外东风依旧寒。投簪易,息机难。鹿门归路不曾关。羡君早觉无生法,识破南柯一梦间。

图画上鳞阁,莫使鬓先秋。壮年豪气,无奈黯黯阵云浮。常记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飞去,谈笑静边头。勋业出无意,非为快恩雠。卷龙韬,随凤诏,与时谋。朱幡皂盖南下...

建章宫殿晚生寒。飞雪点朱阑。舞腰缓随檀板,轻絮殢春闲。愁思乱,酒肠慳。漏将残。玉人今夜,滴粉搓酥,应敛眉山。

胭脂腻,粉光轻。正新晴。枝上闹红无处著,近清明。仙娥进酒多情。向花下、相闹盈盈。不惜十分倾玉斝,惜凋零。

河汉风清,庭户夜凉,皓月澄秋时候。冰鉴乍开,跨海飞来,光掩满天星斗。四卷珠帘,渐移影、宝阶鸳甃。还又。看岁岁婵娟,向人依旧。朱邸高宴簪缨,正歌吹瑶台,...

花柳争春。湖山竞秀,恰近清明。绮席从容,兰舟摇曳,稳泛波平。君恩许宴簪缨。密座促、仍多故情。一部清音,两行红粉,醉入严城。

一梦别长安,山路雨斜风细。行到子陵滩畔,谢主人深意。多情低唱下梁尘,拚十分沈醉。去也为伊消瘦,悄不禁思忆。

更漏迢迢,乍寒天气,画烛对床。正井梧飘砌,边鸿度月,故人何处,水远山长。老去功名,年来情绪,宽尽寒衣销旧香。除非是,仗蛮笺象管,时伴吟窗。词章。莫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