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双调·第二)

一落索(双调·第二)朗读

杜宇思归声苦。
和春催去。
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
目断陇云江树。
难逢尺素。
落霞隐隐日平西,料想是、分携处。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故乡一落索
相关诗文:

一落索(双调·第二)译文及注释

《一落索(双调·第二)》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杜宇思归声苦。
和春催去。
倚阑一霎酒旗风,
任扑面、桃花雨。
目断陇云江树。
难逢尺素。
落霞隐隐日平西,
料想是、分携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杜宇是一种候鸟,它们在春天开始迁徙回故乡,但诗人感叹春天的来临只催促着它们离开。诗人倚在栏杆上,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桃花雨洒在身上。远眺着陇云和江边的树木,眼中充满了离别之情。难得的美好时光如此短暂,而落霞将悄悄隐退,太阳将平静地西沉,诗人预感着分别即将到来。

赏析:
《一落索》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通过引用杜宇的归程和春天的到来,诗人准确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倚栏杆的时刻感受到了微风的拂面,仿佛桃花雨洒在身上,这种情景给人以愉悦和温馨的感觉。然而,诗人的目光却投向远方,陇云和江边的树木,这表明他对离别的忧伤和无奈之情。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隐隐的落霞和日平西沉,预示着分别的到来,增加了诗词的哀愁之感。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离别之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词语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一落索(双调·第二)读音参考

yī luò suǒ shuāng diào dì èr
一落索(双调·第二)

dù yǔ sī guī shēng kǔ.
杜宇思归声苦。
hé chūn cuī qù.
和春催去。
yǐ lán yī shà jiǔ qí fēng, rèn pū miàn táo huā yǔ.
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
mù duàn lǒng yún jiāng shù.
目断陇云江树。
nán féng chǐ sù.
难逢尺素。
luò xiá yǐn yǐn rì píng xī, liào xiǎng shì fēn xié chù.
落霞隐隐日平西,料想是、分携处。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诗文推荐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泠。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栏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

珥笔曾趋殿两间,冰姿清彻照朝班。民讴在处思廉范,谏疏何人忆贾山。竹简繙经秋闭阁,玉棋欢客夜留关。直须剩饮帮人寿,天上如今欲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