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王院牡丹

看天王院牡丹朗读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探春名花灰烬芳枝
相关诗文:

看天王院牡丹译文及注释

看天王院牡丹

前年帝里探春时,
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
忍随南国对芳枝。

诗词的中文译文:

看天王院的牡丹

两年前在皇宫里春天到来时,
寺庙里的名花我全部了解。
如今的长安已经成为灰烬,
难以陪伴南国的芳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贞白在长安的时光已经过去,如今只能远远地望着南国的花朵。诗人曾经在皇宫里参观过各种寺庙,了解了它们的名花,但如今长安已成为废墟,再也无法陪伴着南国的芳枝。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花朵的了解以及现在长安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中的牡丹被用来代表春天和美好的时光,而长安的灰烬则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和失去的美好。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悲观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和诗人对时局变迁的观察和感受。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达到了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思索的目的。

看天王院牡丹读音参考

kàn tiān wáng yuàn mǔ dān
看天王院牡丹

qián nián dì lǐ tàn chūn shí, sì sì míng huā wǒ jǐn zhī.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jīn rì cháng ān yǐ huī jìn, rěn suí nán guó duì fāng zhī.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诗文推荐

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

永夕愁不寐,草虫喧客庭。半窗分晓月,当枕落残星。鬓发游梁白,家山近越青。知音在谏省,苦调有谁听。

落月临古渡,武昌城未开。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云自苍梧去,水从嶓冢来。芳洲号鹦鹉,用记祢生才。

一身从宦留京邑,五马遥闻到旧山。已领烟霞光野径,深惭老幼候柴关。清风借响松筠外,画隼停晖水石间。定掩溪名在图传,共知轩盖此登攀。

异代有巢许,方知严子情。旧交虽建国,高卧不求荣。溪鸟寒来浴,汀兰暖重生。何颜吟过此,辛苦得浮名。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唯恐著鞭迟,谁能更回顾。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