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朗读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凋亡乔木空见战胜
相关诗文: 西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译文及注释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诗歌。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陈世凋亡后,我来到陈文帝的故乡,报效德寺的清幽上人。这里依然保留着帝乡的高耸树木,只看到苍穹中飘荡的白云翻滚。离开寺庙,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双塔和苍茫的寒林,雨水也模糊了三陵的轮廓。这个地方不轻易被征服,只有您自己去触摸禅宗的门关。

诗意和赏析: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这首诗以皎然的心情和景色描写出了陈文帝故乡的景象,并探讨了禅宗。首先,诗人表达了对陈文帝去世后陈国陷入动荡的感叹。然后,诗人通过描写德寺的清幽上人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僻远,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辉煌的一切,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升华。最后,诗人提到了禅宗,传达了战胜自我、寻求心灵与宇宙的和谐的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与抽象的思想意蕴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陈文帝故乡的情感和对禅宗的体验。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荏苒光阴以及人生的思考。通过诗歌,诗人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禅宗的理解。

整首诗的意境平和而宁静,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透露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索。同时,通过描绘寺庙和禅宗所代表的宁静与超脱,展现出对于内心和灵魂的平和追求。这首诗歌既反映了作者对陈文帝故乡的留恋之情,又抒发了对于宇宙真理的深思熟虑。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读音参考

tí bào dé sì qīng yōu shàng rén xī fēng sì jí chén wén dì gù xiāng
题报德寺清幽上人西峰(寺即陈文帝故乡)

chén shì diāo wáng hòu, rén cí shí jiù shān.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dì xiāng qiáo mù zài, kōng jiàn bái yún hái.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shuāng tǎ hán lín wài, sān líng mù yǔ jiān.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cǐ zhōng nán zhàn shèng, jūn dú qǐ chán guān.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皎然诗文推荐

轻舸趣不已,东风吹绿蘋。欲看梅市雪,知赏柳家春。别意倾吴醑,芳声动越人。山阴三月会,内史得嘉宾。

良朋益友自远来,--严伯均万里乡书对酒开。--皎然子孙蔓衍负奇才,--疾(失姓)承颜弄鸟咏南陔,--澄(失姓)鼓腹击壤歌康哉。--巨川(失姓)

未到无为岸[2],空怜不系舟。东山白云意,岁晚尚悠悠。

夫春生若邪水,雨后漫流通。芳草行无尽,清源去不穷。野烟迷极浦,斜日起微风。数处乘流望,依稀似剡中。

清景不可失,寻君趣有余。身高避事后,道长问心初。出处名则异,游从迹何疏。吟看刻尽烛,笑卷读残书。露彩生笔砚,风音入庭除。平明仙侣散,觳觫动回车。

帝出于震,文明始敷。--潘述山岳降气,龟龙负图。--裴济爰有书契,乃立典谟。--皎然先知孔圣,飞步天衢。--汤衡汉承秦弊,尊儒尚学。--潘述百氏六经,九流七略。...

攲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家在炎州往朔方,--疾(失姓)岂知于阗望潇湘。--澄(失姓)曾经陇底复辽阳,--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严伯均烛龙之地日无光。--疾(失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