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寺

升山寺朗读

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不可猜。
气色虽然离禹穴,峰峦犹自接天台。
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升山寺译文及注释

《升山寺》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周朴。这首诗以升山寺为背景,描绘了山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尘世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升山自古道飞来,
这是来往飞天的神功。
虽然离开了禹玉的遗址,
山峦依然直接接触天台。
岩边的树折断,泉水激流落下,
山顶的云雾被阳光照亮。
南望乌鲁木齐城尘世的繁华,
千秋万古书册尘埃。

诗意和赏析:
《升山寺》以升山寺作为背景,描绘了山寺的壮丽景色,同时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尘世的思考。

首句“升山自古道飞来”,表达了山寺的高耸,宛如天上降临,具有神秘和荡气回肠的意境。诗人用“神功”形容升山的事情,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的力量和智慧。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的描绘,把山寺的壮丽风光和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和奇绝的景象。

“气色虽然离禹穴”,指出山寺虽然离开了传说中禹玉的遗址,但依然能够感受到禹玉的存在。这里以禹穴为象征,意味着山寺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传承。

“岩边折树泉冲落”,通过描绘岩石旁断裂的树木和泉水的流动,展示了山寺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

“峰峦犹自接天台”和“顶上浮云日照开”,表现了山寺的高峻和云雾的遮掩。这种景象寄托诗人对山寺的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暗示了尘世之外的超越和超然。

最后两句“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表达了诗人对闽城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思考。闽城代表着俗世的烟尘,而千秋万古代表了时间的长久。通过对虚无和尘埃的描绘,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浮华产生了一种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山寺的雄伟和壮丽,同时给人以超越尘世的感觉。通过对尘世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关切和思考。这首诗词意境优美,画面感强烈,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升山寺读音参考

shēng shān sì
升山寺

shēng shān zì gǔ dào fēi lái, cǐ shì shén gōng bù kě cāi.
升山自古道飞来,此是神功不可猜。
qì sè suī rán lí yǔ xué,
气色虽然离禹穴,
fēng luán yóu zì jiē tiān tāi.
峰峦犹自接天台。
yán biān zhé shù quán chōng luò, dǐng shàng fú yún rì zhào kāi.
岩边折树泉冲落,顶上浮云日照开。
nán wàng mǐn chéng chén shì jiè, qiān qiū wàn gǔ juǎn chén āi.
南望闽城尘世界,千秋万古卷尘埃。

周朴诗文推荐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峯插翠微。人在下方冲月上,鹤从高处破烟飞。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三年翦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松店茅轩向水开,东头舍赁一裴徊。窗吟苦为秋江静,枕梦惊因晓角催。邻舍见愁赊酒与,主人知去索钱来。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寺还名玉泉,澄水亦遭贤。物尚犹如此,人争合偶然。溪流云断外,山峻鸟飞还。初日长廊下,高僧正坐禅。

浮世师休话,晋时灯照岩。禽飞穿静户,藤结入高杉。存没诗千首,废兴经数函。谁知将俗耳,来此避嚣谗。

晓擎弓箭入初场,一发曾穿百步杨。仙籍旧题前进士,圣朝新奏校书郎。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闲伴李膺红烛下,慢吟丝竹浅飞觞。

受降城必破,回落陇头移。蕃道北海北,谋生今始知。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