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头陀寺上方

游头陀寺上方朗读

高步陟崔嵬,吟闲路惜回。
寺知何代有,僧见梵天来。
暮霭连沙积,馀霞遍槛开。
更期招静者,长啸上南台。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暮霭更期静者
相关诗文:

游头陀寺上方译文及注释

《游头陀寺上方》是唐代诗人项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登高游览头陀寺上方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致的赞美和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步登临崔嵬处,
吟唱在闲途中犹为怜惜。
寺庙已存世多少年,
僧侣见到梵天的到来。
黄昏时分,雾气连绵于沙地,
夕阳馀辉遍布寺门前的石阶。
更期盼吸引寻求宁静的人们,
在南台上长啸畅所欲言。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凸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僻静处所的向往追求。作者选择了一个高处,头陀寺上方作为景点,登高远望,展现了壮丽的山水美景。他在道路上吟咏诗歌,表达了对这片自然景色的怜惜之情。诗中提到头陀寺存世已久,说明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僧人们见到梵天的到来,似乎在寻觅着宗教信仰层面的安宁和灵感。

而后半部分的描写更加突显了作者推崇宁静环境的态度。作者观察到黄昏时分,暮霭渐浓,在沙地上形成连绵的云雾。而夕阳的余辉则洒落在寺门前的石阶上,给整幅景色增添了一分柔和的色彩。作者希望能吸引那些追寻宁静的人们,聚集在南台上,一同享受这宁静和自由的时刻,长啸畅所欲言。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寺庙环境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欣赏和对安静宁谧环境的喜爱。通过描绘出高山、夕阳、云雾等自然元素的变化,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关系,表达了人们对宁静和灵感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远离喧嚣的向往和渴望。

游头陀寺上方读音参考

yóu tóu tuó sì shàng fāng
游头陀寺上方

gāo bù zhì cuī wéi, yín xián lù xī huí.
高步陟崔嵬,吟闲路惜回。
sì zhī hé dài yǒu, sēng jiàn fàn tiān lái.
寺知何代有,僧见梵天来。
mù ǎi lián shā jī, yú xiá biàn kǎn kāi.
暮霭连沙积,馀霞遍槛开。
gèng qī zhāo jìng zhě, cháng xiào shàng nán tái.
更期招静者,长啸上南台。

项斯诗文推荐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近得水云看,门长侵早开。到时微有雪,行处又无苔。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每逢晴暖日,唯见乞花栽。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餐后出,方至夜深归。开箧拣...

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当春无半树,经烧足空枝。疏与香风会,细将泉影移。此中人到少,开尽几人知。

置观碑已折,看松年不分。洞中谁识药,门外日添坟。放去龟随水,呼来鹿怕薰。坛边见灰火,几烧祭星文。

失意离城早,边城任见花。初为断酒客,旧识卖书家。寒寺稀无雪,春风亦有沙。思归频入梦,即路不言赊。

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近来常夜坐,寂寞与僧齐。

花时人欲别,每日醉樱桃。买酒金钱尽,弹筝玉指劳。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锦缎裁衣赠,麒麟落剪刀。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船里谁鸣磬,沙头自曝衣。有家从小别,是寺即言归。料得逢春住,当禅云满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