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涛

看涛朗读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
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
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看涛译文及注释

《看涛》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用景物描写,展示了大自然壮美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百态和无常的哲理。

诗中描绘了一幅海滩波涛的壮丽景象,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色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
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
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看到了远处波涛汹涌的海滩,但却不知道其离自己有多远。风雨驱散了严寒,海中鱼龙猛然跃出海面,充满生机。然而,它们的声音虽长而势未尽,白天过去了,夜晚又会再来。生命的旅程就像一条横跨天堑的道路,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让人疑惑造物之奇妙。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海滩波涛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无边的想象空间。诗人的用词准确,形容了风雨打击着寒冷的玉又鱼龙跳出海面的瞬间,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无常,表达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和不确定性。最后,诗人将生命的旅程比喻为一条横跨天堑的道路,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未知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词将大自然的景色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可以从中思考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这首诗词以宏大的视野和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堪称唐代文学的佳作。

看涛读音参考

kàn tāo
看涛

bù zhī lái yuǎn jìn, dàn jiàn bái é é.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
fēng yǔ qū hán yù, yú lóng bèng shàng bō.
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shēng zhǎng shì wèi jǐn, xiǎo qù xī hái guò.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
yào lù héng tiān qiàn, qí rú zào huà hé.
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朱庆馀诗文推荐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杯酒从年少,知音在日新。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

科名再得年犹少,今日休官更觉贤。去国已辞趋府伴,向家还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残云远色鲜。在处若逢山水住,到时应不及秋前。

隔烟花草远濛濛,恨个来时路不同。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

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高人心易足,三表乞身闲。与世长疏索,唯僧得往还。直声留阙下,生事在林间。时复逢清景,乘车看远山。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