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苏六

答苏六朗读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不知二毛宽慰
相关诗文:

答苏六译文及注释

《答苏六》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及赏析:

中文译文:
暑天结束后的喜悦如同三伏的离去,却不知道秋天已经迎来了“二毛”(指重阳节)。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相互安慰,只能邀请友人一同喝酒,借阳关的气氛消愁解闷。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暑天与秋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夏天的不喜和对秋天的期待。作者深感夏天的炎热难耐,但是他又没有任何办法来安慰自己。因此,他希望借助朋友的陪伴和饮酒来减轻内心的烦闷。

赏析:
这首诗以对立的情绪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夏天的厌倦以及对秋天的期许。作者以“三伏”、“二毛”来代指炎夏和秋天。通过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秋天的渴望和追求。诗人在暑天的挣扎和无奈中感到无法得到安慰,因此他选择通过邀请友人和饮酒来寻求短暂的安慰。整首诗意境高远,诗人情感真挚,抒发了他对于暑天的不满和对秋天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愁苦之际寻求外界慰藉的心情。

答苏六读音参考

dá sū liù
答苏六

dàn xǐ shǔ suí sān fú qù, bù zhī qiū sòng èr máo lái.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gèng wú bié jì xiāng kuān wèi, gù qiǎn yáng guān quàn yī bēi.
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