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送郭补阙归江阳》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郭补阙归江阳的情景。春天初至,东门的春意还不深厚,杨柳尚未长出茂密的阴影。雁影映在斜斜的夕阳下,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莺鸟的歌声也带着对昔日林中美景的怨念。隋宫在远处,位于江上,与诗人目前所在的地方相隔甚远;梁苑则被大雪覆盖得很厚,显示出严寒的冬季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叹自己是唯一怀念归乡的旅客,分别之情难以释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春天初至杨柳未绿、夕阳下的雁影、莺鸟的歌声,展现出时间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对比。隋宫和梁苑则是历史的符号,隔着时空与诗人的现实相隔甚远,突显出诗人流离失所的境况。最后两句"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表达了诗人与归乡的渴望和离别的痛苦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符号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归乡的渴望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人的感受与读者产生共鸣,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sòng guō bǔ quē guī jiāng yáng
送郭补阙归江阳
dōng mén chūn shàng qiǎn, yáng liǔ wèi chéng yīn.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
yàn yǐng chóu xié rì, yīng shēng yuàn gù lín.
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suí gōng jiāng shàng yuǎn, liáng yuàn xuě zhōng shēn.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dú yǒu huái guī kè, nán wéi yù bié xīn.
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襄阳堤路长,草碧杨柳黄。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著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人老。柳发遍川岗,登高堪断肠。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新柳送...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人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