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

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朗读

过尽盘山险,登临意忽平。
殿灯摇佛影,瀑布杂钟声。
湫阔龙居顶,路回峰换名。
晓行林日薄,海气接云生。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译文及注释

《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是宋代薛嵎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临雁山能仁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游览之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过尽盘山险,
登临意忽平。
殿灯摇佛影,
瀑布杂钟声。
湫阔龙居顶,
路回峰换名。
晓行林日薄,
海气接云生。

诗中的"过尽盘山险,登临意忽平"描绘了攀登雁山的艰险过程,但一旦登临顶峰,心情却突然变得平和。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内心的体验,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险与平静之间的转变。

"殿灯摇佛影,瀑布杂钟声"通过描绘能仁寺中殿内灯光摇曳,佛像的影子,以及瀑布和钟声交织在一起的景象,展示了寺庙中宁静和神圣的氛围。这些景象与自然的声音与光影相交融,为读者带来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感。

"湫阔龙居顶,路回峰换名"描述了雁山的壮丽景色。"湫阔龙居顶"意味着山峰高耸入云,宛如巍峨居住的龙一般。"路回峰换名"则暗示着山峰蜿蜒曲折,转角处景色不断变换,给人以变幻无穷的感觉。这种景色的变幻与山峰的高耸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壮丽和震撼的美感。

"晓行林日薄,海气接云生"描述了清晨行走在雁山林中的景象。林中的阳光透过树叶透射,使得林中的光线变得微弱,而海洋的气息却与云雾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恬静和神秘的感觉,也传达出自然界的宏大和无限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薛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传达了作者游览雁山能仁寺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理解。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冒险与平静之间的转变,以及自然景色中的宁静与壮丽之美。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共享作者的游览之情,并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读音参考

yàn shān jì yóu qī shǒu néng rén sì
雁山纪游七首·能仁寺

guò jǐn pán shān xiǎn, dēng lín yì hū píng.
过尽盘山险,登临意忽平。
diàn dēng yáo fú yǐng, pù bù zá zhōng shēng.
殿灯摇佛影,瀑布杂钟声。
jiǎo kuò lóng jū dǐng, lù huí fēng huàn míng.
湫阔龙居顶,路回峰换名。
xiǎo xíng lín rì báo, hǎi qì jiē yún shēng.
晓行林日薄,海气接云生。

薛嵎诗文推荐

前村雨脚收,斜阳挂高树。老翁牵牛归,颇亦有幽趣。山风响茅屋,崖月导芒屨。平生江湖心,於此谢驰鹜。

布被烘来暖似汤,蒙头高卧未昏黄。道人不是贫鼾睡,省事门中第一方。

昔日黄金屋,十年荆棘林,浮生真亦假,世事古犹今。电隙无留景,云泉属自心。纷纷蜗角里,朝暮几升沈。

午睡不觉长,童子入城回。地炉散微烟,煨芋已成灰。独酌无佳宾,梅花为吾开。须臾山有高,顾影空徘徊。

阴壑生暮寒,白云如炊烟,麋鹿不识人,时复近我前。青松三四株,石床在其边。意思清且闲,可以科余年。

竹炉槁叶坐烧残,冷屋荒村夜更寒。冻得形模龟样缩,谁知方寸似天宽。

秋虫随响灭,振羽不知疲。譬彼附炎士,宁思失势时。垂竿动天象,煊策茹商芝。投分谅非浅,翻然弗可追。

名昨能移人,智者为之愚。历观古英雄,鲜或全其躯。幸逃世网牵,园绮真吾徒。勿令千载下,叹惜斯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