箨庵颂

箨庵颂朗读

玉龙退残鳞,编庵事枯兀。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箨庵颂译文及注释

《箨庵颂》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箨庵的景色和禅修生活,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传统家风的赞美和珍视。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玉龙退残鳞,编庵事枯兀。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箨庵的景色和禅修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修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传统家风的珍视。

首句“玉龙退残鳞,编庵事枯兀”描绘了箨庵的清净和朴素之处,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庵中的修行者比作退去的龙鳞,将庵中的修行事务比作枯燥的编织工作,突出了禅修的单纯和朴素。

接下来的几句“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则通过对庵中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在这个环境中修行的状态。禅修者如同锦凤一般栖息在锦绣的庵中,行走在如霜蟾窟般洁净的道路上,形象地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这两句表达了禅修者对于精神食粮的渴望。明月象征着纯净的智慧,禅修者渴望从中获取灵感和指引。而“微尘骨”则代表了尘世的琐碎和杂念,禅修者希望能够洗涤心灵,远离尘嚣,专注于修行。

最后的两句“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表达了对传统家风的珍视和传承。少林寺以其严谨的武学和家风而闻名,禅修者用“五叶少林春”来比喻家风的美好。作者希望传统的家风不会被遗忘,仍能延续下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于禅修生活和传统家风的赞美和珍视,描绘了箨庵的清净环境和禅修者的内心追求,融合了自然景物和修行心境,展示了禅修者对于精神追求和传统价值的追寻。

箨庵颂读音参考

tuò ān sòng
箨庵颂

yù lóng tuì cán lín, biān ān shì kū wù.
玉龙退残鳞,编庵事枯兀。
chán qī jǐn fèng cháo, dào lǚ shuāng chán kū.
禅栖锦凤巢,道履霜蟾窟。
yǐn zī míng yuè jīn, zhuó bǐ wēi chén gǔ.
饮兹明月津,濯彼微尘骨。
wǔ yè shǎo lín chūn, jiā fēng wèi yān mò.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

释正觉诗文推荐

孤筇长作水云游,底事而今嗾下休。一点破幽明历历,十分合体冷湫湫。暗中须透金针穴,转处还藏玉线头。劫外家风兹日辨,渠侬真与我侬俦。

深明无底,灵异无根。案山行尽,不见有家。识浪沥乾,不见有己。石女掣开金锁钥,木人拨动玉轮机。方信道从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萌枝上开。际会风云底时节,寒梭出蛰一声雷。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泥牛斗里同归海,玉线联时妙契鍼。未坠绵绵吾祖绪,不忘切切老婆心。风前一弄无弦曲,会有丛林人赏音。

吸尽西江向汝道,马师不肯落荒草。三千刹海一成秋,明月珊瑚冷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