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歌

十二时歌朗读

鸡鸣丑,飞空著地波波走。
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
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
拈槌竖拂有谁知,逐迹寻臊真猎狗。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十二时
相关诗文:

十二时歌译文及注释

《十二时歌》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鸡鸣丑,飞空著地波波走。
黎明时分,鸡鸣报晓。黄昏时,鸡飞落地,扑扑而行。

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
时光如流水般流转,再一次演绎,头部依然与过去相同。

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
有些东西存在,有些不存在,有无之间无法言说。

拈槌竖拂有谁知,逐迹寻臊真猎狗。
拈起槌子,竖起拂尘,只有猎狗才能真正了解其内涵。

诗意和赏析:
《十二时歌》通过描绘鸡鸣丑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世界的无常性。诗中的鸡鸣丑象征了时间的循环,黎明和黄昏的交替。作者通过描述鸡飞落地的动作,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不可逆转性。

诗中的“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表达了时间的重复和循环,尽管各个时段的头部相同,但时间仍然前进,不会停滞。这种循环与变化的关系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接下来的几句“无不无,有不有,有无不到休开口”表达了存在和不存在的边界模糊,无法准确描述。这种语言的模糊性和开放性,呼应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局限性,也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于言语的否定和超越。

最后两句“拈槌竖拂有谁知,逐迹寻臊真猎狗”揭示了寻求真理和理解世界的困难。只有真正的猎狗才能通过嗅觉追踪并找到真相,而一般人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深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循环和世界的无常性,反映了禅宗思想中对于现实和言语的审视,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十二时歌读音参考

shí èr shí gē
十二时歌

jī míng chǒu, fēi kōng zhe dì bō bō zǒu.
鸡鸣丑,飞空著地波波走。
yǎn ruò dá duō zài dé tóu, yī qián bù huàn jiù shí shǒu.
演若达多再得头,依前不换旧时首。
wú bù wú, yǒu bù yǒu,
无不无,有不有,
yǒu wú bú dào xiū kāi kǒu.
有无不到休开口。
niān chuí shù fú yǒu shéi zhī,
拈槌竖拂有谁知,
zhú jī xún sāo zhēn liè gǒu.
逐迹寻臊真猎狗。

释印肃诗文推荐

六度万行体中圆,从斯更不少油盐。一条山杖挑心月,逢人只好哭苍天。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曾礼拜不看经。不动遍周尘刹海,卓尔孤身混白云。

寂灭性中莫问觅,恰似他乡迷路客。东西南北总无知,祗个无知大奇特。

自招拔舌尘沙劫,沙界弥纶唯我舌。未曾停歇说真经,惟愿含灵皆廓彻。

梦裹明明有六趣,驴胎马腹甚滋味。负鞍衔铁偿他钱,何以今生早歇去。

本元自性天真佛,一体无边含万物。迷时只道有西天,悟来当甚乾萝卜。

若将妄语诳众生,永劫不来世上行。无缝塔中非相貌,劈头坐却老卢能。

幻化空身即法身,且无分别与缘情。青青翠竹无非相,郁郁黄花搭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