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朗读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译文及注释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中文译文:

满面布满了胡沙,胡须像风一样飘动,
眉毛已经褪去了残留的妆黛,脸颊也失去了原有的红润。
忧愁、苦难、辛勤劳作使我变得憔悴不堪,但现在我却像画中的人一样美丽。
汉使人却带着回信,里面写着让我何时可以赎回我的美丽。
如果君王问起我的容貌,别说现在不如当初在宫中时那般美丽。

诗意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王昭君被迫远嫁匈奴的诗。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她是汉代宣帝刘询的女儿,因为政治需要,被迫嫁给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单于。这首诗描写了她被迫离开家乡,远嫁异国的悲苦心情。

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王昭君的憔悴面容,满脸还有着胡沙,鬓角随风飘动,眉毛已经褪去了妆黛,脸色也不再红润。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艰辛和苦难。

然而,在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王昭君的坚强和自尊。她虽然被迫离开了宫廷,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但她并不愿意将自己与宫廷美丽的容颜相比,希望君王不要询问她现在的容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不幸命运的同情和赞美她坚韧不拔的个性。它也成为了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传颂至今。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读音参考

wáng zhāo jūn èr shǒu shí nián shí qī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mǎn miàn hú shā mǎn bìn fēng, méi xiāo cán dài liǎn xiāo hóng.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chóu kǔ xīn qín qiáo cuì jǐn, rú jīn què shì huà tú zhōng.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hàn shǐ què huí píng jì yǔ, huáng jīn hé rì shú é méi.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jūn wáng ruò wèn qiè yán sè, mò dào bù rú gōng lǐ shí.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诗文推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