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蛩

嘲蛩朗读

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
尽是秋风借余力,声声却似怨秋风。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永夜尽是秋风余力
相关诗文:

嘲蛩译文及注释

《嘲蛩》是宋代葛绍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嘲蛩》中文译文:
浮沙篱落乱鸣蛩,
永夜相寻客梦中。
尽是秋风借余力,
声声却似怨秋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描述了浮沙篱落中蛩虫的声音。蛩虫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它们的鸣叫声常常被人们视为秋天的标志之一。诗中的蛩虫声乱鸣于浮沙篱落之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诗词的前两句"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表达了夜晚里蛩虫声的持续和嘈杂,暗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诗中的"浮沙篱落"是指寒凉的景色,而"乱鸣蛩"则是描述蛩虫声音的混乱和疏离感。"永夜相寻客梦中"表明在这个永夜里,诗人在梦中与远方的客人相互寻觅,增添了一种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尽是秋风借余力,声声却似怨秋风"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秋意。秋风是秋天的象征,诗人借秋风的余力来形容蛩虫声声,暗示秋风和蛩虫声都带有一种哀怨之情。诗人将蛩虫声与秋风声相比较,意味着他们都在表达着对逝去夏季和来临寒冷的怨愤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蛩虫声在秋夜中的哀怨和凄凉,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将蛩虫声与秋风声相联系,传递了对逝去时光和变迁的感慨。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景象的敏感触动,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秋天的寂寥和诗人的情感。

嘲蛩读音参考

cháo qióng
嘲蛩

fú shā lí luò luàn míng qióng, yǒng yè xiāng xún kè mèng zhōng.
浮沙篱落乱鸣蛩,永夜相寻客梦中。
jìn shì qiū fēng jiè yú lì, shēng shēng què shì yuàn qiū fēng.
尽是秋风借余力,声声却似怨秋风。

葛绍体诗文推荐

丹顶低回疑舞水,雪翎高展欲排云。也知尔得闲中趣,较得能闲更几分。

红白桃花褪半梢,绿阴汪浅未全交。橹摇远岸日相射,扇落闲阶风自敲。

极目田畴似掌平,远山依约画难成。天宽地大空明处,渐近稽山接帝城。

杨柳芙蓉旧日栽,近来堂宇更安排。湖光接得全天趣,莫遣游人鼓吹来。

轻暑著人疑酒困,卖花声转卖樱桃。湖光静漾半帘影,燕子日长风絮高。

晓烟晴日过枫桥,桥面山尖春半娇。一簇谁家嫩杨柳,淡黄襟带学宫腰。

年年春色客中看,不管今年行路难。行到西湖春正好,万重杨柳傍栏干。

风光依约上征帆,云影参差带远山。野岸水平耕钓足,镜湖消得一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