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教论

送谢教论朗读

闻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
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
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
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谢教论译文及注释

《送谢教论》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龙泉县的风景和文化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谢教论的送别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
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
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
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

诗意:
这首诗以龙泉县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貌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墨池、石室和四周的山峦,展现了龙泉县的壮美景色。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北方的学问和南方的音乐,把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显示了龙泉县作为一个文化交汇的地方。最后,诗人以峨冠之姿作为宾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龙泉县的景色和文化特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首两句"闻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述的地点和主题,儒风即指儒家文化,表明龙泉县以其文化氛围而著称。接下来的两句"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通过描绘墨池和石室的景色,展现了山水之美和自然的宏伟气势。

诗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龙泉县的文化特色和地理位置。"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表明北方的学问和南方的音乐都在龙泉县融合,显示了这个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最后两句"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中的"峨冠"指高冠,表示诗人的身份高贵,以此作为宾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之情。"罄折不须频"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简约的形式,通过对景物描绘和文化象征的运用,展示了龙泉县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使诗词充满情感和意蕴,给人以共鸣和思考的空间。

送谢教论读音参考

sòng xiè jiào lùn
送谢教论

wén shuō lóng quán xiàn, rú fēng zuì kě rén.
闻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
mò chí qiān jiàn suō, shí shì sì shān lín.
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
běi xué zhōng lián shàn, nán yīn jiàn dài mǐn.
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
é guān zuò bīn kè, qìng zhé bù xū pín.
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

戴表元诗文推荐

野水晴犹涨,春雷晚始鸣。地闲无堠逻,山远有蚕耕。身世通寒暑,交游半死生。方知一杯酒,真胜百年名。

山鸡鲜羽毛,野鹘健爪吻。秋高草木空,屏处亦可隐。一为嗜欲牵,遂与笼槛近。作书报孔鹄,出入宜少谨。

野草散高林,雀鼠食之宜。设非人所残,一颗不敢窥。宁由网罻防,亦无伸物司。食道固当尔,雀鼠犹有天。

生世悔识字,祝身如野农。勤劳养尊老,膳味日可重。农篘熟新黍,耕休有过从。行吟答松籁,此乐逾歌钟。

忧患与寒暑,攻人如五兵。中年学养道,严於守坚城。秋风不相贷,白发日夜生。白尽会须止,阅熟已不惊。

燕是孝义鸟,常栖孝义家。堂檐白日暖,上下静无哗。以此托躯羽,祸福审不差。谁云知数历,俗士义之夸。

穷人忧夜长,壮士惜日短。重九俗所欣,我意乃迩懒。岂无解忧酒,累酌不能满。东园富诗材,红实垂纂纂。

板屋骤喧飞白蚊,纸窗欲雨暗苍蝇。长劳井臼惭妻子,近绝音书借友朋。夜半苦吟堪泣鬼,日高甘寝祗输僧。意衰俗物何难败,才薄天公却未憎。